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7日       来源:      阅读:14390次

 

   

 

 

………………………………………………………………………………………………………1

规划背景………………………………………………………………………1

第一节 战略意义…………………………………………………………………………………1

第二节 发展基础…………………………………………………………………………………3

第三节 严峻挑战…………………………………………………………………………………5

第二章 总体要求…………………………………………………………………………7

         第一节 指导思想…………………………………………………………………………………7

         第二节 基本原则…………………………………………………………………………………7

         第三节 战略定位…………………………………………………………………………………9

         第四节 发展目标…………………………………………………………………………………10

      第五节 空间布局…………………………………………………………………………………12

三章  主要任务…………………………………………………………………………14

         第一节 生态保护…………………………………………………………………………………14          第二节 防洪保安…………………………………………………………………………………19

第三节 区域统筹…………………………………………………………………………………22

第四节 交通通畅…………………………………………………………………………………24

第五节 产业振兴…………………………………………………………………………………27

         第六节 安康惠民…………………………………………………………………………………37

第四章  制创新…………………………………………………………………………40

         第一节 土地管理…………………………………………………………………………………40

         第二节 户籍改革…………………………………………………………………………………42

         第三节 社会保障…………………………………………………………………………………43

         第四节 金融服务…………………………………………………………………………………44

         第五节 区域协调…………………………………………………………………………………45

第五章 组织实施…………………………………………………………………………47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7

         第二节 突出项目支撑…………………………………………………………………………48

         第三节 健全互动机制…………………………………………………………………………49

         第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50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是我国粮棉油茶鱼等大宗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是湖南的母亲湖。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益阳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特编制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本规划空间范围包括益阳市辖所有县市区,规划总面积为12320平方公里,2013年末总人口为484.2万。本规划是指导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重大事项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战略意义

 

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于长江中游及国家水资源保障、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我国是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洞庭湖区作为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和国家粮食重点主产功能区,当前面临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等严峻挑战。把现代农业作为战略重点,通过城乡统筹、土地信托流转等制度改革,提高湖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的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对于推动洞庭湖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巩固和提升“天下粮仓”的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和国家水资源安全的迫切需要。由于历史变迁及三峡工程等人类活动,洞庭湖与长江之间旧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洞庭湖调蓄洪功能大幅衰退,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退化,生态功能日益衰减,亟待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益阳跨越资水中下游,处沅水、澧水尾闾,环洞庭湖西南,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建设生态经济区,扩湖调蓄,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对于提高洞庭湖调蓄洪功能,防止湿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洞庭湖区域及整个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和国家水资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绿色益阳的必然选择。洞庭湖地区是湖南四大经济板块中的第二大经济体。益阳位于洞庭湖区中心腹地,东、西、南八百里洞庭环抱益阳。建设生态经济区,实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新型工业集聚、安康惠民等重大工程,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整合湖区资源,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绿色发展、开放带动、城乡统筹等战略,走统筹湖区绿色发展道路,对于实现洞庭湖区生态一体化保护、资源一体化开发、产业一体化布局、产品一体化经营、市场一体化开拓、设施一体化建设,必将有利地推动益阳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生改善。

 

第二节  发展基础

 

区域条件优越。益阳是国家明确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中心城区已纳入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区,东距长沙市区约56公里,适合半小时经济圈的打造,对于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独具优势。长常高速、石长铁路、洛湛铁路以及在建的二广高速、拟建的长益常城际铁路连接东西,贯穿南北。港口配套,水运发达,通江达海。

物产资源丰富。益阳素有“鱼米之乡”、“黑茶之乡”、“淡水鱼都”、“苎麻之乡”、“竹子之乡”和“小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是国家重要的粮食、棉花、茶叶、水产、生猪、苎麻、楠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楠竹面积近200万亩,速生杨300万亩,是全国第一个“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苎麻年产量10万吨,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益阳黑茶特别是安化千两茶、茯砖茶已成为时尚的保健茶饮。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陶粒页岩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锰、钒、钨、锑、水泥用灰岩等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省前五位。

生态优势明显。益阳拥有极为丰富的湿地和水资源。洞庭湖湖泊湿地面积77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70平方公里,拥有外湖水域393平方公里,内湖水域43平方公里。有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0%,森林覆盖率达到54.4%安化、桃江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6%63%。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率达到95%以上。2011年被评为“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2012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

文化底蕴深厚。益阳是有近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创造了独具益阳特色的的渔耕文化、黑茶文化、竹文化、花鼓戏文化等等,是湘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栖霞寺、龙牙寺、广法寺、清修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清代陶澍、胡林翼为代表的理学文化影响深远。雪峰湖湿地公园、安化茶马古道、山乡巨变第一村、南县厂窖纪念馆、益阳白鹿寺和三国古城等文化旅游景区渐成品牌。

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益阳 “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推进园区建设和交通建设大会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城乡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1123.1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6.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9元。规模工业发展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前例,益阳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附表1:益阳与全省及周边三市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较

主要指标

湖南

益阳

岳阳

常德

荆州

地区生产总值

累计(亿元)

24501.7

1123.13

2430.52

2264.9

1334.93

±%

10.1

10.5

10.2

10.3

10.4

人均GDP

累计(万元)

36763

25773

43864

39169

20194

±%

9.3

9.8

9.4

9.6

11.99

规模工业

增加值

累计(亿元)

9788.46

456.1

 

890

530.49

±%

11.6

12.6

11.6

11.2

13.9

财政总收入

累计(亿元)

3307.3

86.05

256.06

168.7

113.17

±%

12.6

14.7

11.0

13.5

23.3

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亿元)

18381.4

842.37

1485.35

1284.2

1355.6

±%

26.1

34.7

27.2

35.7

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累计(亿元)

8940.6

402.8

782.14

726.8

738.26

±%

13.8

13.8

13.8

13.8

1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亿元)

23414

18928

21193

20766

18706

±%

9.8

9.0

9.8

9.6

10.0

农民人均

纯收入

累计(亿元)

8372

10129

9730

9629

9909

±%

12.5

11.9

13.4

12.0

13.8

 

 

 

第三节  严峻挑战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益阳虽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有一定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基础设施欠帐较多。目前洞庭湖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已落后于全省,甚至落后于部分西部地区。特别是交通瓶颈仍然存在,2013年末益阳通车高速公路里程仅68.36公里,还有南县、沅江、安化、大通湖、桃江、高新区等6个县市区没有通高速公路。市域内没有快速通道,境内国省干道不通畅,断头路和危桥数量众多,没有形成网络体系。交通信息不畅,水路也明显萎缩。县城和乡镇基础设施滞后,公共设施很不完善。多数县城不通燃气,部分乡镇不通自来水。

城乡统筹任务艰巨。洞庭湖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作为粮食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长期以来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安排少,开发限制多,农业比重大,产品结构单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湖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缓慢,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任重道远,湖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亟待增强。

治水形势更加复杂。三峡工程建成运营后,湖面萎缩,渠系淤塞,洪水与干旱交织威胁,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夹杂出现,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供水灌溉等问题日益严重,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生态环境日趋堪忧。由于过去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缺乏,对湖泊资源掠夺式利用,境内投肥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地力严重退化,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整个湖区水环境容量严重下降,血吸虫病害严重,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湿地生态功能减弱,生物物种急剧减少,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附表2:洞庭湖历史水面面积及容积变化表

 

年份

湖泊面积(km2

年缩减率

km2/年)

湖泊容积(亿m3

年缩减率(亿km3/年)

备注

1825

6000

 

 

 

湖泊容积为相应城陵矶水位33.5米时的容积

1896

5400

8.54

 

 

1932

4700

19.45

 

 

1949

4350

20.6

293

 

1954

3915

87.0

268

5

1958

3141

193.5

228

10

1971

2820

24.7

188

3.08

1978

2691

18.4

174

2.0

1995

2623

4.0

167

0.41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思路,加快实施生态保护、防洪保安、区域统筹、交通通畅、产业振兴、安康惠民等工程,切实保障洞庭湖区生态、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着力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益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突出加强江湖综合治理,使绿色山水资源成为推动益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坚持在发展中治理和保护、在治理和保护中发展,化水患为水利。积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文明,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建设同步推进。

富民为本、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生态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唯一标准,突出富民为本。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拓宽人民群众的致富门路,提高湖区群众收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度和均等化水平,改善湖区人居环境,实现湖区跨越式发展,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支点,突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坚持城区、重点镇和中心村庄并重,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并进。在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发展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着眼于全局和长远,通过制度、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力度,突出湖乡特色,打造投资洼地,努力突破土地、资金、组织、人才等影响生态经济区发展的瓶颈制约,打破行政体制局限,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

 

第三节  战略定位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建立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纽带作用,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休闲农业为基础做优一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扶强二产业,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外包和文化旅游为支撑壮大三产业,逐步形成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新格局,将益阳打造成为农业高效化、工业新型化、服务现代化融合发展先行区域。

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区。深入推进益阳东部新区省级示范区、大通湖市级试验区和沅江草尾镇市级试验镇、南县南茅运河生态走廊、皇家湖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坚持两型引领、城乡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引领示范。

绿色能源保障基地。益阳发展绿色能源条件优越,既有资江丰富的水电资源,又有洞庭湖区得天独厚的风电资源,还有已经具备较好基础的核电、生物质能发电,正在兴起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方兴未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益阳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地区绿色能源保障基地。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绿色益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两型工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顺应益阳中心城区纳入长株潭都市区和区域内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的趋势,深入挖掘保护名人文化、黑茶文化、竹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与旅游结合文章,重点打造黑茶文化旅游、南洞庭湿地生态旅游,着力完善健身康体旅游,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努力推进红色旅游,认真规划工业旅游,逐步发展宗教旅游,将益阳建成区域布局合理、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的生态旅游休闲示范区。

现代物流辐射区。依托益阳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航运优势,加快环湖公路、过境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主骨架、铁路、高等级航道建设,全方位打通益阳连接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大通道。大力发展公铁水联运和跨区联运,把现代物流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打通益长城际干道、城际铁路等与省会的交通联线。以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尽快实现与常德、娄底、怀化、岳阳等地的贯通互融,把益阳建设成为洞庭湖西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的重要集散地,打造以安化为中心的西部物流、交通次枢纽和以南县为中心的北部物流、交通次枢纽。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到2020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环境生态宜居、空间布局合理、人民更加富裕的发展目标,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良好的生态保护体系。资源开发补偿、生态建设补助机制初步建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森林覆盖率达到 55%,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土地整治,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态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完整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基本建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备,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多种类型电源合理优化配置,智能化电网、油气输送利用网络趋于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一体化。主要用水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防洪、排涝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全面建成人水和谐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区域内信息化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发达的产业支撑体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量、均量、质量均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突出推进二、三产业加快发展、比重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 ;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基本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人民生活和就业、贫困等民生问题大幅度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同步增长,并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 以内,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

按照两年打基础(2014-2015),五年新跨越(2016-2020)的战略步骤,建立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体系。

 

附表3: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要指标表

类别

    

单位

2013

2015

2020

1、湖区枯水期生态水域面积(益阳)

平方公里

250

375

400

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3、森林覆盖率

%

54.4

54.8

55

4、县城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100

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92.2

94

95以上

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190

133

75

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万吨

9.6

9.1

8.3

8、氨氮排放量

万吨

10

0.9

8.5

经济

9、城镇化率

%

43.3

50

56

10、粮食总产量

万吨

237.89

270

280

11、高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91.67

135

225

1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63.8

65

80

13、“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比例

%

 11.3   11111.3

30

65

14、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133.8

227

600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928   118928

27136

48052

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0129

11000

18363

1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43.8

76.58

85

18、湖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

<2

<1

<0.1

注:1、表中经济发展和收入指标绝对数按2013年价格计算。

    2、“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第五节 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和开发程度,将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湖体保护区、适度开发区、集约发展区和生态涵养区,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湖体保护区。范围为市域内河湖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鱼类产卵场、洄游通道和鸟类栖息地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该区域主要承担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完善生态服务功能的职能。发展要点为:重点保护好水体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引导退人还湖,扩大湖体面积。改善湖体水质,严格防治污染,禁止开发建设。加强河道疏浚,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适度开发区。范围为最高水位线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之间的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等。该区域功能定位为打造生态农业和湖乡旅游。发展要点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有机农业;整合旅游资源,拓展环湖旅游;加强污染防治,淘汰污染企业。

集约发展区。范围为区内城镇密集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城镇新兴工业功能区,以及具有开发前景的低丘缓坡。该区域的主要职能为高效集约开发,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发展要点为:严格限制低水平盲目开发和空间扩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产业集聚,促进错位互补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供有机食品、原材料;大力发展低碳工业,低碳经济;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促进人口聚集,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涵养区。生态涵养区区分为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及河流水源保护两个亚区。范围为森林覆盖地区,包括森林公园、江河水系源头地区、水源涵养林、重点公益林、风景名胜区、景观山体以及坡度25°以上的高丘山地。该区域主要承担构筑洞庭湖区绿色屏障,打造林业生态资源和水资源涵养保障区的职能。发展要点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水土保持,加强植树造林,构建生态廊道,扩大森林覆盖,禁止违法建闸建坝,保证河流畅通,限制工业特别是有污染的工业的发展,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第三章         主要任务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涉及江湖调节、现代农业建设、湖区文化旅游、生态恢复、环境治理、新兴工业集聚、绿色能源交通等方方面面。益阳要突出抓好生态保护、防洪保安、交通通畅、产业振兴、城乡统筹、惠民安康等六大重点工程。

 

 

第一节  生态保护

 

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采取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以湿地公园为重点,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建立一批水禽自然保护区,构建南洞庭湿地保护体系。加强南洞庭区域湿地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和物种基因的资源保护,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水生生物回游通道,扩大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禁止过度捕捞,逐步恢复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

 

 

专栏1:湿地保护工程重点

 

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完善管理机构,筑矮围、护坡、水闸、恢复沉水植被,治理水富营养化。建设巡护设施、设备与路网,竖立界桩、界碑、界牌,对湿地实施封闭管理。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恢复工程;植被与生境恢复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鸟类栖息地保护工程、江豚栖息地保护工程、鱼类栖息地保护工程、鹿栖息地保护工程、野生动物救护工程、虫害防治与防火工程。

中国湿地研究、教育、科普基地工程:建设世界鸟类博物馆、国家洞庭湖湿地大湖博物馆、中国湿地科普教育宣传中心。

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建设洞庭湖赤山岛、皇家湖、南茅运河、南洞庭湿地,雪峰湖湿地公园。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资水流域、沅水和澧水及湘江尾闾流域进行水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

专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渔民上岸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绿色益阳”、实现洞庭湖生态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加大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引导城乡居民搞好社区绿化、四旁绿化、庭院绿化,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加大重点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从解决危害群众健康问题入手,抓好工业污染、 城市污染、 重点流域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进一步改善空气、水体和居民区环境质量,改善河湖水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无害处理模式。加快村镇环保“四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渠道)“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四有两无清洁村”创建活动,实现农废物“分类管理、集中处理、循环利用”。中心城区要结合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以“一环两区三线五园百点”为主要建设重点实现绿化美化提质扩容,构建以洪山竹海、会龙山、寨子仑、云雾山、资江、志溪河、兰溪河、梓山湖为主体的“四山四水”城市生态系统。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建设绿色屏障。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实施森林生态保护、平原和城乡绿化、林业产业建设等工程建设,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形成密布城乡、点线面结合的绿色屏障,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功能,2020年益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5%。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加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及主航道沿线的绿化,积极建设沿湖、沿河、沿路生态保护带,合理布局城镇和产业密集区周边的开敞式绿色生态空间,整体提高益阳城镇绿化水平。以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安化柘溪国家森林公园、北峰山森林公园和竹乡、花乡农家乐为景点,加大森林生态载体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载体面积达100万亩的林旅一体化产业。加快建设油茶林,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原料林、能源原料林、药用林等经济林。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在生态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和森林公园等地区实行封山育林、禁伐天然阔叶林。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退耕还林后期扶持政策。扩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加快建成洞庭湖区域的绿色生态屏障。

 

 

专栏2 :绿色屏障建设工程重点

 

平原林业与城乡绿化重点工程:绿色通道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沿公路、铁路、江河湖库岸植树造林,建设覆盖全市的森林生态景观网络;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森林生态保护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森林碳汇建设工程;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恢复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楠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工业建设工程;林下经济建设工程;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程;森林旅游工程。

林业基础建设工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及林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建设工程;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及发展建设工程。

 

 

创建生态文明。提高城市、村镇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与生态、文化的融合,加强新农村建设与特色村镇保护的衔接,把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转变农村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创建结合起来,打造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百年工程。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历史遗存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乡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加强公园、广场、街坊绿地等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和河湖堤岸、防护林带、道路绿廊等生态廊道建设,沟通、活化和清洁城镇水系,与城镇外缘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山体水源涵养林、湿地田园共同打造一个“点、线、面”三维交叉、网状联接、动态稳定的绿地系统。建设功能完善、绿色高效的城镇供排水系统、能源系统、信息系统、地下管网系统,优化城镇交通体系。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和城乡污染防治工程,着力解决湖区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有效覆盖城乡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站),新建设施标准配套脱氮除磷设施,提升污染物处理能力和水平。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提高企业排放控制等级,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扩大生态农业覆盖面积,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到2020年基本形成对区域内重点污染源、高危污染源、跨界断面、质量状况等实施连续自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

 

专栏3 :污染防治工程重点

 

湖区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程:对桃花江水库、鱼形山水库、迎丰桥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实施水库保护区划定,开展畜禽养殖源、生活污水垃圾、排污口、工矿污染源整治,进行生态移民。

资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建设流域重金属土壤、水污染治理工程;控制无序采砂开矿;综合整治尾矿、重金属废渣,建设重金属废水收集管网工程。

内湖环境整治及流水环城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大通湖、烂泥湖、黄家湖护坡修砌加固、内湖截污、水质改造、河道疏浚,水体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源治理等。

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重点建设8个区县(市)的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批县(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部分乡镇垃圾处理设施。新建污水处理厂40个,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开展区域内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程。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建立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示范区面积50万亩。

 

 

第二节  防洪保安

 

按照“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的理念,突出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坚持蓄泄统筹、洪涝兼治和引排结合,不断完善湖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逐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优化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保护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工作长期性任务加以落实。加大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科学调整并划定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污染多发区和干旱易发区备用水源及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管水、用水和节水机制,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发展低耗水的节水型农业和清洁型循环型工业以及用非常规水资源的服务业。实施重点水域和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加大河道清障、截污、治污、清污和血防、生态堤防建设力度,增强河道生态净化功能,减轻河段黑臭现象,逐步提高洞庭湖水质。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推进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加强江湖调节工程建设。实施枯水引江入湖,高洪控制泄量的河湖连通工程,重点建设好沅江五湖连通、鱼形山水库补水、南县南茅生态运河等工程,以垸为单位,以径流调控为主线,加大河湖清淤疏浚力度,采取疏挖清障、刨毁废堤、沟渠治理、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等措施治理洞庭湖尾闾和境内各水域河段,逐步恢复洞庭湖与外河、内湖等不同水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引排顺畅、丰枯调节、调控自如的动态水网体系。继续推进平垸行洪、退垸还湖,推进大通湖东垸、共双茶垸、民主垸等重点堤垸单退,兴建藕池河、草尾河、资江新华等河道型水库,扩大洞庭湖湖面面积,增加调蓄洪容量。

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强化洞庭湖区域和资水流域综合治理,基本解决防洪减灾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固洞庭湖一线防洪大堤,推进区域内重点垸提防达标建设,努力提高垸堤防洪标准。推进蓄滞洪区建设,重点建设大通湖、烂泥湖、黄家湖、三仙湖、刘家湖等内湖高堤蓄水工程及茶盘洲、南洞庭等保安储水库。加大市域内中小河流治理力度,扩大行洪断面,提高河道行洪通畅能力。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根治安全隐患。加固资水干流防洪大堤,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所在地城市防洪圈建设,切实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启动安化、桃江、赫山等易发山洪灾害地区治理,建成灾害易发地监控预警系统。

加强排涝灌溉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桃花江灌区、大通湖灌区、共双茶灌区、廖家坪水库灌区等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建设大通湖(含育乐垸)、黄家湖(长春垸)、烂泥湖三大平原灌区,以及滔溪、梅城、陈家岭、金塘冲、新华等水源水库,增强水利灌溉供水能力。全面完成大中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支持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小水窖等“五小”工程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加强抗旱工程建设,实施骨干山塘清淤工程,疏通农用灌溉渠道;实施桃花江水库、红岩水库扩容升型等工程,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减少人为活动对湖体的破坏,建立严格的湖泊保护政策,杜绝围湖和善、填湖开发等行为,完善河湖保护动态监管体系。加强资江流域和湘江、沅水、澧水尾闾及藕池河等支流的治理。按照“治水先治山”和“治源先治流”的原则,积极推进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革命老区水土保持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易灾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和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四水”上游多层次立体植被,减少泥砂入湖淤积。完善河湖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和节水型产业,提升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平。

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立防汛抗洪预警预报系统与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系统,完善水资源公共管理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保障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安全。

 

 

 

第三节  区域统筹

 

统筹洞庭湖区域内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科学规划布局,全面推动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发展。

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轴线”区域发展格局。“一体”,即包括赫山、资阳、高新区的中心城区生态经济体。“两翼”,即:以资水为纽带由桃江、安化组成的山水生态经济翼,以洞庭湖为中心由沅江、南县、大通湖组成的湖区生态经济翼。以既有长益常绿色工业走廊为主轴,构建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轴线”,即:益沅南、益桃安、衡沧迎三条绿色生态发展轴线。围绕“一体两翼三轴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治理、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以组团发展为主要模式,以经济带建设为纽带,促进区域之间协同发展、良性互动。重点推进桃江桃花江镇、沅江琼湖镇与益阳中心城区之间城乡统筹,融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严格实行功能分区。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市域范围严格实行功能分区发展,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开发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桃江县为农产品主产区,安化县为生态建设功能区,统筹谋划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格局和国土利用,分类确定各个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基本目标,逐步形成合理有序、持续高效的主体功能区,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27783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2494公顷。加快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发展布局,逐步对中心城区实行“腾笼换鸟”,迁移或淘汰落后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服务功能。提质改造资阳旧城片区,完善桃花仑、高新区、龙岭片区,重点发展益阳东部新区。

集中打造重点区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文化品牌、交通枢纽、重大机遇等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点区域(乡镇)。探索建立省、市共建,市场化合作机制,加快项目对接、基础设施建设,把益阳东部新区率先建成省级“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适时启动迎风桥片区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职业教育基地和宜居生态城。支持赤山岛综合开发,依托岛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设“以旅游为驱动、生态为内涵,高端占领的生态旅游湖岛”。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快建设衡龙桥——迎风桥——三眼塘——军山铺工业走廊,梅马沩(安化梅城、桃江马迹塘和宁乡沩山区域)、益娄两化(益阳安化平口镇、娄底新化琅塘镇)和南华安(南县、华容、安乡)经济协作区。大力扶持区域性中心重镇和沿边乡镇发展。扶持马迹塘、梅城、茅草街、沙头等交通枢纽重点镇成为区域性的中心重镇。支持平口、奎溪、高明、大福、灰山港、南洲等市际边界城镇发展。

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打造湖乡特色城镇,提升城镇品位。突出抓好乡镇、村规划编制工作,五年内完成所有建制镇总体规划和重点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小城镇发展。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为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空间,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开辟湖乡特色城镇新区,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以行政区和街道为单位开展城中村整合规划试点,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统筹谋划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确定城中村改造区域。到2020年,益阳所有城中村全部改造成“既有都市风情,又有小城市特色,集村为城,城中有村”的现代化新村。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乡镇中心社区建设,完善规划编制,科学布点,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向中心社区集中,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强农村道路、机耕道、农田水利、电网、信息、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和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行通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民主管理。

 

第四节    交通通畅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突出重点、适当超前”的原则,发挥湖区水运优势,构筑大通道,疏通微循环。加快构建以公路、铁路、水运工程为主、航空为辅的城乡一体、内外畅通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积极推进跨区域运输合作和交通协同管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逐步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建设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与相邻市州以高速公路直接连通,实现各县市区互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均可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继续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全市所有的国省道、与周边市州的骨架公路网,基本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受地形限制和交通量较小路段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优化城乡、区域公路网络对接。加快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港口、铁路建设,尽快形成符合益阳实际的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内河航道为依托的综合交通体系。

 

专栏4: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

 

高速公路:加快形成“一环六射”、“两纵一横”高速公路骨架,2020年实现各县市区互通高速公路。建成二广高速益阳段、杭瑞高速益阳段、益阳至南县高速公路、益溆高速益阳段、G319益阳南线高速等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益阳-平江龙门高速益阳段、宁乡-湘乡(韶山)高速益阳段、张家界-新化高速益阳段、南县至汨罗、常德(汉寿)-汨罗益阳段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恩施-衡阳高速益阳段、安化平口-长沙高速益阳段、沅陵-安化-长沙(宁乡)、常德-桂林高速益阳段等高速公路。

干线公路:2020年,完成干线公路改造2750公里。全面完成二广高速桃马连接线、资阳茈湖口至桃江鲊埠花园台(资北干线)公路、益阳至桃江毛栗坪公路、沅江至宁乡菁华铺(益长界)公路等一批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建设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安化连接线、益阳至南县高速大通湖南县沅江连接线、益阳至迎风桥城际干线、益阳至桃江城际干线、以及东坪-梅城、东坪-平口、仙溪-沩山等一批公路,进一步完善境内干线公路网络。

铁路:建成石长铁路增建二线工程益阳段;开工建设长益常城际铁路益阳段、洛湛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益阳段;加快常岳九铁路益阳段、安张衡阳铁路益阳段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规划建设荆益铁路华容-益阳段、常德-桂林铁路益阳段、秀山至益阳铁路益阳段、汨罗-益阳-娄底-衡阳城际铁路益阳段;规划研究重庆-长沙-厦门客运专线益阳段、益阳港进港铁路。

农村公路:扩大乡村公路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度,实现区域内全部乡镇和行政村组互通沥青(水泥)路。到2020年,新改建农村公路4500公里。

 

强力推进环湖公路建设。结合湖区堤防建设,以联通沅江、南县、大通湖等湖区县市区重点城镇、重要景点、重要港口和打通湖区外部交通为目标,强力推进益阳市东、西、南环湖公路建设,使之成为洞庭湖区重要的经济通道、旅游通道、防洪通道。

 

 

专栏5:环湖公路益阳段路线

 

1、东洞庭湖环湖大道:从华容进入我市大通湖区朝天口,经大通湖区北洲子、沅江市南大膳、漉湖进入岳阳市磊石,我市境内长46.7公里,其中利用既有公路改建39.9公里,新建设漉湖特大桥6.8公里。

2、南洞庭湖环湖大道:从岳阳市磊石进入我市沅江市漉湖,经沅江市南大膳、茶盘洲、泗湖山、共华、赤山大桥、白沙大桥、琼湖镇、保民垸、资阳区张家塞、沙头、此湖口进入湘阴县湘滨,我市境内长159.2公里(与东洞庭湖环湖大道共线20.8公里,与西洞庭湖环湖大道共线26公里),其中完全利用既有公路31公里,利用既有公路改建100.8公里,新建设漉湖特大桥6.8公里,新建茶盘洲大桥及接线7公里,新建保民垸大桥及接线11公里,新建茈湖口大桥及接线2.6公里。

3、西洞庭湖环湖大道:从汉寿县百禄桥进入我市,经沅江市莲子塘、琼湖镇、新湾、南嘴、南县茅草街、松澧洪道大堤、进入安乡县三叉河,我市境内长89.6公里,其中完全利用既有公路49公里,利用既有公路改建4公里,松澧洪道大堤改建36.6公里。

同时规划建设环黄家湖公路 全长48公里(资阳区长春镇黄家湖大堤25公里,沅江市三眼塘镇黄家湖大堤23公里);环大通湖公路 全长89公里,其中大通湖区66公里:五门闸(沅江、大通湖交界)—沿金盆河—河坝南线大堤—四季红镇(塞阳运河)—大通湖大桥-大通湖环湖公路,南县段23公里:大通湖-南县大通湖环湖公路(南县、大通湖交界起)18公里、大通湖环湖公路-明山头5公里。

 

加快通江达海工程建设。按照“畅通航道、完善枢纽、建设港口、提高运能”的思路,加快内河航运扩容提质,加快航道疏通整治,配套建设港口码头等通航设施,切实解决洞庭湖面和资江航道断航碍航问题,提高通江达海能力。重点是加快南县南茅生态运河综合整治、大通湖内湖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的水运联通、资水益阳段航道整治、桃花江航电枢纽、柘溪升船机改造、南县藕池河东中西支航道整治、资阳甘溪港河控制工程等航道整治工程,规划建设益阳泥湾港区千吨级码头、清水潭千吨级码头、沙头千吨级码头、南县港漉湖港区千吨级码头、桃江港千吨级核电站专用码头、沅江千吨级码头、安化港东坪港区与平口港区五百吨级码头建设等港口码头。

争取通用和民用机场建设。适应市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北洲子、南湾湖、梅城、小淹等通用机场建设,适时开展民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桥梁和客货站场建设。规划建设G319资江桥、青龙洲大桥、茈湖口资江大桥等25座桥梁。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汽车客、货站场、现代物流中心、公铁水联运站的建设,逐步建成县市级二级汽车站。按照“方便群众、经济适用、多标准、广覆盖”原则,加快建设农村客运站场和公路沿线村简易招呼站,形成比较健全的农村公路客运服务网络,推进路、站、运一体化。

预防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完善各级城镇道路布局,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实行科学调度,着力解决各级城镇进出通道、跨河通道和卡口路段交通拥挤现象,打通“节点梗阻”,缓解“行车难”问题。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公共停车场,确保社会停车场规划与主城区路网相匹配。积极挖掘潜力,改设增设停车位,有条件的道路和公共空地增设时段性停车泊位。结合城市改造和综合整治,努力增加居民小区停车泊位。

 

第五节    产业振兴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进农产品精细加工,深度开发矿产资源。依托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服务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强化粮食主产区地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粮食财政奖励和补助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推进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进高产创建,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加快良种推广力度,积极运用生态农业科学技术,强化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粮食生产绿色高效。做大做强“湘米产业工程”,不断提高优质粮食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展优质绿色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境内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扶优扶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加快发展优质稻、油菜、油茶、茶叶、棉花、苎麻、水果、蔬菜、楠竹、中药材、水产品、生猪等特色生态农业。

 

专栏6:生态农业发展重点

 

粮食:以沅江、南县、大通湖、资阳、赫山、桃江等为主要优质水稻生产区,建设26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以安化、桃江为主的优质旱粮生产基地,着力扶持一批粮食加工企业发展。

生猪:以赫山、桃江、沅江、南县、安化等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继续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建设,使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蔬菜:以赫山、资阳、桃江、沅江、南县等为主产区,建设10万亩城镇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加快标准化菜园建设,建设70万亩常年蔬菜基地。

水产:以沅江、南县、大通湖、赫山、资阳等洞庭湖水域和安化柘溪库区、金塘冲库区水域作为主要水产品养殖区,加快精养池塘改造升级和湖泊、水库水域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行健康生态养殖,建设50万亩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茶叶:以安化、桃江、资阳、赫山等为主产区,建设100万亩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做大做强安化黑茶品牌,支持白沙溪、益阳茶厂、黑美人、华莱生物、香炉山、雪峰山等黑茶加工企业发展。

楠竹:以桃江、安化等作为主产区,建设150万亩优质楠竹基地。

油茶:以桃江、赫山、安化等为主产区,建设50万亩优质生产基地,着力扶持金浩油中王等名牌油料加工企业。

油菜:以南县、沅江、桃江、安化、资阳等为主产区,分别建设20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棉花:以南县、沅江、大通湖等为主产区,建设50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苎麻:以沅江、南县为主产区,建设20万亩优质苎麻生产基地。支持明星麻业、益鑫泰、瑞亚高科、拓普竹麻等麻业加工企业改造升级。

特色水果:以安化、桃江、沅江等为主产区,以桃江葡萄、安化柑橘为主,打造20万亩优质标准化水果生产基地。

水禽:以南县、沅江、大通湖、资阳、赫山为重点,积极保护和开发滨湖麻鸭,建立滨湖麻鸭规模养殖基地,实现年饲养蛋鸭1500万羽,做大做强益阳松花皮蛋、红心咸蛋品牌。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起一个基础支撑有力、保障措施配套、全程监管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9%以上,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粮食、茶叶、水产、棉麻、畜禽、饲料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过2000亿元,培育过亿元企业100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100亿元企业1家。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展示展销活动,鼓励“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和“农企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加快淘汰化工、煤炭、有色金属、造纸、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严格环境、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等准入标准,推动工业产业升级、发展转型,积极走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系列化、绿色化发展道路,坚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突出抓好清洁生产示范推广工作,做精做细蔬菜、大米、面条、茶叶、棉麻、水产、楠竹等特色产品,把益阳打造成为环洞庭湖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工业区。

 

专栏7:传统工业发展重点

 

食品加工:围绕“安全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绿色食品、特色食品、放心食品,加快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起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体系。重点支持克明面业、辣妹子、顺祥水产、益华水产、白沙溪茶叶等企业,扶持兰溪粮食加工工业园、皇家湖食品工业园、大通湖食品工业园、安化黑茶产业化工业园等食品加工园区发展。

竹产业:加强竹类资源培育,突出资源综合利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竹子新材料为重点,以打造百亿级产业为目标,大力扶持桃花江实业、桃花江竹业、拓普竹麻、瑞亚高科等龙头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全面振兴竹产业。

棉麻纺织:以提高附加值为主攻方向,以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为底线,以建设湖南省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亚洲一流的苎麻脱胶、纺纱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棉花、苎麻资源优势,重点培育竹木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拓普竹麻、瑞亚高科、普华纺织、明星麻业、龙源纺织、德盛纺织等骨干企业发展,构建益阳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

造纸业:遵循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托湖洲芦苇和速生杨资源,建设林纸一体化制浆、造纸基地。重点扶持沅江纸业、金太阳纸业、金北顺纸业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建材业。重点支持水泥生产工艺的改造,扶持新型墙材、防水建材和竹木建材的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技术升级,着力打造安化海螺、桃江东方、南方水泥工业基地,安化、桃江石煤发电提矾建材产业基地,桃花江竹木加工基地。

矿冶产业。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深度开发锑、钨、锰、硅等矿产资源。加快安化县高明、桃江灰山港、赫山区沧水铺等工业小区产业升级。引导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及产业中高端伸展,促进产业从低端集群向中高端集群转化。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支持优势领域、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率先突破,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和集群发展。把招商引资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大的新兴产业。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战场,重点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益阳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专栏8: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新能源产业。支持桃花江核电站建设。加快金塘冲电站建设步伐,构建资水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及综合利用体系。积极开发沅江漉湖、大通湖舵杆洲、安化天子山、芙蓉山、桃江罗溪风力发电资源。支持高新区、南县生物质能热电建设。大力发展以晶鑫新能源、国晶硅业、中科恒源等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开发安化、桃江页岩气资源。支持安化抽水蓄能开发。

装备制造业。以船舶、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农机等装备制造为主,加快建设益阳船舶产业园、三一重工益阳工业园、沅江工程机械产业园、太阳鸟游艇产业园,发展壮大东部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橡塑机械、齿轮与特种锅炉、数控机床、新兴铸管和现代农机等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动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平台、服务外包业、消费电子整机业和LED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及设备业的发展,重点扩展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龙岭电子工业园和长春电子工业园、开辟和发展沅江电子工业园等专业园区。

新材料产业。以益阳国家级高新区为载体,支持科力远、惠同新材料、金博科技、博云科技、中核无纺、鸿源稀土、生力材料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建设先进复合材料和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抓好龙岭医药工业园、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安化中药产业园建设,支持汉森制药、三和药业、马王堆制药、华艳制药、海怡生物等重点制药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制剂、现代中药、天然药物和医疗器械产业,优化发展生物农(兽)药、化学原料药和新型药用辅料。加快粮食增产、现代育种和生物农业等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节能环保产业。围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环境治理,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装备和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境污染控制装备和环境服务产业3大领域,重点实施工业节能、建筑和生活节能、固废物统合利用、再生资源加工、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节能环保产业培育7大工程。重点支持沧水铺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工程项目和中能国际环保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跨越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创意设计、绿色包装、广电网络、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艺创作等项目,支持广电网络、景泰峰印业、益阳日报社、散文诗艺术中心、益阳大剧院、市博物馆、市群艺馆等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加快发展。特别是要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湖南城市学院为依托,规划建设湖南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工艺美术、建筑设计和电子动漫产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辐射全国的工艺美术创意中心。

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坚持“因园制宜、适度超前、逐步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为入园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园区为平台,统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益阳高新区、益阳船舶工业园、兰溪粮食加工工业园、沅江产业园、沧水铺循环经济带等“两型园区”、“两型企业”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差异化、集成化、高效率的重点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

 

专栏9:九大园区产业重点

 

益阳高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先进服务业。

益阳长春经开区:打造电子、农产品(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

龙岭工业集中区:突出发展电子、医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以及纺织、制鞋产业。

沅江高新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工业。

桃江经开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竹木加工、电子工业。

桃江灰山港工业集中区:建材产业、稀土产业

南县经开区:突出发展棉、麻、竹纤维纺织服装业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食品产业。

安化经开区:重点支持黑茶加工、中药加工、矿冶等产业。

大通湖工业集中区:打造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园区。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高度重视品牌效应,大力推动名牌带动战略。立足现有名牌产品,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积极争创国家驰名品牌,强化争创省内名牌,构筑名牌群体。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完善重点行业开发推广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配套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力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开发新产品,全力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科技带动的良好格局。

打造湖乡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市域内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湖乡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业和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构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业带动力强的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水乡生态休闲旅游业。遵循“宜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长株潭都市区、环洞庭湖旅游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定位,按照“一心两轴四片区”的总体布局,突出中心城区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完善以“黑茶文化旅游”为主题的东西旅游发展轴(城区—桃江—安化)和以“湿地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南北旅游发展轴(城区—沅江—南县—大通湖),建设中心城区休闲度假片区、安化梅山文化旅游片区、南洞庭湖生态旅游片区、桃花江美人窝旅游片区等四个重点旅游片区;融入洞庭湖,引领大梅山,对接长张线(长沙至张家界旅游黄金线),把益阳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山水城市,休闲福地”形象特色的短线旅游目的地、长线旅游承接地。到2020年,国内旅游总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专栏10:旅游产业发展重点

 

建设一批旅游项目:推进鱼形山四方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完成江南古城等高端度假项目;整合清溪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清溪文化旅游上市公司;完善安化茶马古道、桃花江竹海、会龙山佛教文化公园配套建设,充实皇家湖游乐项目;加快建成益阳市游客服务中心;完成南茅运河生态走廊建设,完善“五湖连通”旅游设施;规划建设南洞庭湿地旅游项目,启动赤山岛生态旅游岛、雪峰湖旅游开发,推动大通湖风光带建设;推进梅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实施全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工程。

开发一批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旅游、黑茶文化旅游、洞庭生态旅游,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努力推动红色旅游,逐步发展体育、会展、商务、宗教旅游,规划发展工业旅游。。

精办一批旅游节会:常年举办黑茶文化旅游节、大通湖捕捞节暨河蟹美食节,培植黑茶文化旅游和洞庭生态美食旅游品牌。以“洞庭天下水、东方威尼斯”为背景和内涵,精心策划洞庭渔火节,使之成为洞庭湖区核心文化旅游产品;不定期举办竹文化节、花鼓戏艺术节,弘扬地方文化;依托“桃花江美人窝”品牌优势,申请举办国际性选美大赛;适时举办安化梅山文化旅游节,推广安化“百里山水百幅画,千年古道千两茶”旅游形象。

——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突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重点培育“两区”、“两园”,即益阳东部新区鱼形山两型社会示范区、皇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湖南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和益阳文化制造产业园,并鼓励各区县(市)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明确主打文化品牌。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在依托园区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印刷出版、电子动漫的基础上,支持影视传媒、服务外包、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率先发展。同时,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专业文化市场。

——大力发展湖乡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促进产业转移升级,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注重引导其向产业经济带、向县城以上城镇、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聚集,打造现代鱼米之乡,打响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宜居文明卫生城市品牌,打造水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中心城区楼宇经济,打造创新型城市科技支撑体系和金融支撑体系,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专栏1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以综合物流和专业物流为重点,加快构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信息畅通、定位明确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努力将我市建成湘中北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重点规划建设中心城区益阳现代物流园、各县城所在地区域物流园和钢材、汽车、农产品专业物流园,扩大区域集聚辐射能力。

服务外包:围绕打造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益阳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着重引进既能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又可向国内发包的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重点发展呼叫中心、动漫制作、数据处理、财会核算、软件开发外包和研发设计外包等业务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

现代金融:引进各大商业银行、创业风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来益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互助资金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和各类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拓宽金融业服务领域,引导资金向规模型集群经济和高新技术园区聚集,向现代农业生态经济节能减排项目倾斜,向现代服务业辐射,向中小微型企业延伸。

科技服务: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依托各类园区、开发区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技术交易中心和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在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加快建设全市科技成果与专利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产业原始创新。

现代商贸:大力引进新型业态,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加快传统零售业的布局调整和经营业态的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在巩固和壮大现有专业市场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益阳汽车市场、茶叶市场、兰溪粮食市场、沧水铺综合工业市场、洞庭湖农产品专业市场、谢林港竹木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要抓紧设立口岸机构,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湖泊经济。坚持以资源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基础,深度开发湖体水域资源,加速壮大新型湖泊经济。重点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与湖泊旅游休闲等主导产业,强化湿地生态物种的保护性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湖区陆地种养业的优质商品率、工业规模竞争力与服务业现代化程度。

 

 

专栏12:湖泊经济发展重点

 

湖泊开发:益阳拥有总水面225万亩,其中养殖水面80万亩,较大的湖泊有大通湖、皇家湖、瓦岗湖等,有115种淡水鱼类资源,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鱼基地、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以此为依托,坚持陆湖统筹,制定和实施湖泊经济发展战略,提高湖泊开发、控制、综合利用能力。

湖泊养殖:以大湖养殖为主,以精养鱼池、山塘水库为辅,规划建设龟鳖、河蟹、鳜鱼、乌鳢等6个特色渔业基地,加强益阳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和益阳渔港、益阳优质种苗基地、益阳水生动植物病害防治监控体系4个重点建设,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做响“淡水鱼都”品牌。

湖泊旅游:做好“水”文章,保护一方好水,从渔网、渔船、渔歌、渔舞中挖掘渔文化,推出吃鱼、打鱼、钓鱼的体验游。同时依托湖泊,加快环湖公路及其风光带建设,综合开发赤山岛、大通湖风光游,南茅运河生态风光带、沱江风光带,打造黄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安化柘溪旅游风景区。举办 “大湖捕捞节”、“河蟹美食节”、“洞庭渔火节”及其它亲水、时尚等运动。

航运物流:利用湖滨岸线与河湖水系,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以河湖水运为主的现代物流,实现与高速公路等运力对接,形成覆盖全区、融合周边、畅通国内外的高效能航运物流体系。

 

第六节    安康惠民

 

着眼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实施切合湖区实际的民生工程,着力解决湖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发展各类社会事业,努力提高湖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加大血吸虫病防控力度。以提高湖区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控防治策略,统筹推进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国土、卫生等血防工程建设,完善血防服务体系,新建益阳血吸虫病防治医院。继续在疫区强化有螺地带禁牧、以机代牛、改水改厕和人畜同步化疗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加强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工作。至2014年底全市所有流行县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即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场)力争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场)巩固成果,力争达到消灭标准。

 

 

专栏13:血吸虫防治工程

 

血吸虫疫区血防工程:水利结合血防工程,河道护砌、渠道硬化、生物灭螺、沉螺池及拦螺工程建设。营造防护林、抑螺防病林。水改旱地、家畜圈养、精养鱼池。

血吸虫病防治工程: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疫情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工程。血防健康宣传教育工程。血吸虫病患者救助体系建设工程。

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工程:完善血防机构,新建血防医院,修缮血防用房,增添血防设备,培训血防人员。

 

提高湖区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吸纳劳动力多的服务业,扩大社会就业容量,把解决湖区居民收入偏低的问题,把就业工作放在更加显著位置,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努力实现湖区群众收入增加和基本支出减少并存的局面。到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8052元和18363元,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完善,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包括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就业创业、最低生活保障、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打造生态民居城镇、建设绿色乡村为抓手,大力实施湖区民生工程,推进渔民上岸、安全饮水、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等重点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南洞庭湖和资水、沅水流域渔民上岸工程。加快城镇饮水工程建设。建设益阳市中心城区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建设安化梅城片区资江东调饮水工程、桃花江水库引水工程;支持市域内重点城镇建设备用水源,确保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继续加快实施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通过城镇自来水管网延伸或新建水厂,发展集中式供水,切实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抓好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移民避险搬迁工作;加快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垦区危房和国有林场危旧住房改造;努力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与我市产业发展相适应,与转移农村劳动力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创新素质和实用技能。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机制,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向农村覆盖。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机构功能,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健全以县级医院为医疗救治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中心村(社区)卫生所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县级区域医疗救治能力。以保障城乡居民生命健康为目标,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构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立农村文化体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广泛开展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艺活动,满足农村文化需求。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推动文化传承和文艺精品创作。实施农民健身工程,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倡导健身新理念。

 

 

第四章  机制创新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对外开发,加快建立生态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物质文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第一节  土地管理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以“市场配置、节约集约”为原则,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把土地信托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来抓。加大沅江草尾镇土地信托流转经验推广力度,进一步规范土地托管公司运行机制,巩固深化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到2014年全市每个乡镇都要开展土地信托流转,建立农村土地信托流转长效机制,推行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规范流程。建立健全合理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定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切实纠正不规范的流转行为,规避流转风险。

积极推进多种流转形式。鼓励农民通过转包、租赁、转让、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调减农村居住用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用地,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健全农技、农机、农资、农村金融、农村市场等服务体系,帮助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遇到的难题,提高土地流转经营效益。扩大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逐步做到全市联网、同步发布。

建立土地资本运作机制。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确实权、颁铁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价格体系及流转管理制度。围绕“增地、管地、节地”目标,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土地信托、土地基金等土地资本运作和管理模式,建立土地银行,规范土地交易,推动土地资本上市,用活城乡土地资产,特别是农村土地资产。

 

第二节  户籍改革

 

推进一元化管理。适时取消农业与非农的户口性质差别,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按照依公民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将公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市内户口准入制。实行以身份证为核心凭证的社会管理模式,探索居住证管理制度等辅助政策。以强化基础信息应用为重点,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引导集中式居住。最大限度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人员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加快中心社区建设步伐,加快人口由农村向城镇、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梯度转移。本市户籍已登记为“居民户口”且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人员,可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依法享有和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对市外迁入人员实行有条件准入的管理办法。统筹城乡人才资源配置,继续实施鼓励引进人才、投资兴业的户籍政策,加快推进外来人口本地化。

完善关联性政策。及时全面清理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为依据制订的各类政策文件,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探索实行按居住地划分的人口统计制度,进一步简化户口办理程序。规范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资产收益等关联性政策,逐步解决依附在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城乡差别和政策限制。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中心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理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劳动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三节  社会保障

 

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两转变一纳入”的要求,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安置办法。贯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通道,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工作。积极推进新老农保制度创新和衔接协调,全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本市范围内无障碍转移接续,切实维护各参保群体的利益。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全市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保障制度、经办管理、缴费和补助标准、待遇水平的“四统一”。规范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基本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增强保障能力。完善城乡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以工伤保险为主、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综合保险体系。

健全城乡低保制度。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救济、应保尽保。探索实施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将各项城市社会救助政策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低保家庭准入制度和城乡家庭收入核算制度。制定低保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办法。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制度,改善农村社会福利设施条件。统筹城乡优抚安置政策,逐步缩小城乡待遇差别。

 

第四节  金融服务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湖区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拓展各种业务,拓宽金融业服务领域。积极培育竞争适度、开放有序、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对乡镇的全覆盖。引导金融资源向规模型集群经济和高新产业园区聚集,向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倾斜,向现代服务业辐射,向全民创业型经济和中小企业延伸。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督管理,规范许可程序,强化资本约束。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凡不违反法律规定、财产权益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农村商业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适合“三农”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制定农村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促进措施,切实增加对农有效信贷投放。规范和推动信托融资和民间借贷活动,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探索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企业债券和区域建设政府债券,推动农产品期货交易、区域性股权交易、信贷产品转让、大宗优势产品期货交割库、碳金交易等市场建设。

 

第五节  区域协调

 

完善组织协调机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方参与、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则,以省统筹为主,从市、县两个层面及益阳、岳阳、常德三市构建合作协调机制,建立行政首长年度轮值任组长的联席会议制度,就区域内有关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协商。建立市际、县际协调专业委员会,由各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事项的协调和落实。

建立利益主体平等协商机制。以双方和多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洞庭湖区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协商制定合作协定,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摊、利益共享制度,在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完善区域内部的信息网络平台,在交通、旅游、产业发展、技术、劳务、人文、环保和重大项目对接等多领域加强对接、沟通与协作。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健全和完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政府对区域的投资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国家对农副产品主产区的补偿机制和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补偿问题。进一步健全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提高湖区种粮农民补贴标准。建立商品粮调销补偿基金,降低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涉农项目配套资金的比例。在财政、税收、投资、产业、土地、价格、生态、人才、帮扶等方面,加大对湖区的倾斜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加大对湖区重要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在湖区建设用地指标增加、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资本化运作、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允许有政策上的突破。积极争取益阳进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区域,提高生态公益林补贴标准。

建立绿色发展考评机制。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环境质量等方面指标的评价。促进节约用水、节约用地、节约用能,完善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挂钩的评价办法,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机制,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行严格的环保问责制和奖惩制。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入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防交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防市场,在确保粮食安全、发展低碳经济、水利工程建设、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加强与相关国防组织和国家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环湖全方位合作,加快产业、交通、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加速实施环洞庭湖区一体化建设,依托生态环境、产业基础、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综合优势,采取园区共建、连片开发等方式,推进益阳与周边重点区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对接,加快交通、天然气、信息网络的对接建设。深化劳动力市场、旅游市场、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通道和口岸大通关等方面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发改委设立工作机构,成立工作班子,按照“规划指导、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原则,负责综合协调、规划建设和配套改革。组织相关部门依据本规划,统筹编制农业、水利、交通、工业、文化旅游、国土、城镇化、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完备的规划体系。各区县市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领域的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加大规划执行情况监测和政策研究、舆论引导以及支持服务力度,形成全市加快推进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第二节  突出项目支撑

 

把项目作为规划落实的载体,战略、思路、工程均量化到项目,并运用行政、市场、法律等手段将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重大项目中来,特别是对洞庭湖益阳生态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库中规划的重大项目,要落实开工条件,积极争取早日建成见效,更好地支撑益阳生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节  健全互动机制

 

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加快园区建设结合、与推进环境整治结合、与建设绿色益阳结合、与实施重大项目结合,必须创新联动发展模式,以点带面、以市带县、以城带乡,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实施。要突出抓好环湖公路建设、土地综合开发整治和生态农业发展,铺排启动一批重点镇和中心村庄试点,为整体推进积累经验、探索路子。要加快推进桃花江核电工程、赤山岛综合开发、东部新区高端三产带、草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南茅运河生态走廊、大通湖现代农业示范区、金塘冲水库等工程建设。

要创新联动发展方式,健全城乡互动机制。强化市区、城镇与乡村的联系,做到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赢、服务共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态势。

按照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分类指导,努力实现空间形态上城乡有别、社会形态上城乡一体。中心区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带动沅江、桃江县城等融入中心区;安化、南县突出搞好县城、重点镇、新村庄和集居点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宅基地整理、置换,向城镇和居民点集中居住。

 

第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听取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益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对重大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会同各区县市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市人民政府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益阳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2014-2020

 

 

 

 

 

 

 

 

 

 

 

 

 

益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О一四年八月